2008年11月18日星期二

DC_101:经典彩色照片赏析(摘录+整理)

彩色照片除了要具有黑白照片所强调的曝光准确度、密度大小、层次感等要素外,色彩还原、色彩饱和度、所要体现创作思想在色彩上的表现也是极为重要的。

2008年11月17日星期一

DC_100:经典黑白照片赏析(摘录+整理)

黑白照片所强调的是曝光准确度、密度大小、层次感。

2008年11月5日星期三

DC_011:AE锁(摘录+整理)

AE:Auto-Exposure 自动曝光。AE锁就是锁定于某一AE设置,用于自动曝光时人为控制曝光量,保证主体曝光正常。使用AE锁有3点需要注意:
(1)手动方式或自拍时不能使用AE锁。
(2)按下AE锁之后不要再调节光圈大小。
(3)用闪光灯摄影时不要使用AE锁。

DC_010:单反DC与普通DC的区别 (摘录+整理)

【DSLR】: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

1. 影像传感器
普通数码相机的影像传感器的尺寸只有单反数码相机的1/3到1/2。因此同样是1000万像素的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ISO100或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但如果ISO提高到400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ISO100时所拍差别不大,而DC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 DC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如果进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

2. 内部构造

3. 画质差异


4. 镜头差异

5. 其他差异
(1) 快门时滞
(2) 快门速度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DC_009:白平衡 White Balance(摘录+整理)


【白平衡】:White Balance。
所谓白平衡,就是数码相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
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但是,数码相机的CCD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因此在不同的光线下,会造成数码相机彩色还原失真。

【色温】: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的色彩就是色温,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当一个黑色物体受热后便开始发光,它会先变成暗红色,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会变成黄色,然后变成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灯泡中的灯丝。在摄影领域,光源就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

一般情况下,太阳光是白色的,直射日光的色温是5200K左右,白炽灯的色温是3000K左右。色温低时光线中的红,黄色光含量较多,所拍的照片色调会偏红,黄色调,色温高时光线中的蓝、绿色较多,照片会偏蓝、绿色调。用日光片拍摄时,白炽灯光由于色温太低,所以偏黄偏红。现场光线的色温低于相机设定的色温时,往往偏黄偏红,现场光线的色温高于相机设定时,就会偏蓝。为了修正这种偏差,每一次拍照前,数码相机都必须确定哪种颜色是白色。这也就是为什么数码相机拍摄时会比传统相机慢一拍的原因,传统相机拍照时不需要处理白平衡,因为传统相机把白平衡的问题交给胶卷去处理了。传统胶片机相拍摄时,色温问题不容易掌握,通常用不同类型的胶片来解决。例如有日光型、灯光型胶片之分,或者用转换多种色温滤镜的方法来调整,操作起来较麻烦。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装置就是根据色温的不同,调节感光材料(CCD)的各个色彩应强度,使色彩平衡。由于白色的物体在不同的光照下人眼也能把它确认为白色,所以,白色就作为确认其他色彩是否平衡的标准,或者是说当白色正确地反映成白色时,其他的色彩也就正确了,平衡了,这就是白平衡的含义。
数码相机预设了几种光源的色温,来适应不同的光源要求。一般家用数码相机有白炽灯(约3000K色温)、荧光灯(4200K色温)、直射日光(约 5200K色温)、闪光灯(约5400K色温)、多云(约6000K色温)、阴影(约8000K色温)几种模式。当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只要设定在相应的白平衡位置,就可以得到自然色彩的准确还原。而且一般数码相机还有自动白平衡设置,可以适应大部分光源色温。但是遇到现场光源复杂时,相机自动白平衡判断也容易失误,我们可以通过CCD观看结果,用手动来调节。当你用手动白平衡设定时,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用一张白纸,让相机取景完全充满白纸,设定在手动白平衡功能上,按相机说明书操作做一遍就可以设定完成,在现场特定的光源下就可以把白色还原正确了。


白平衡模式介绍
1. 自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通常为数码相机的默认设置,相机中有一结构复杂的矩形图,它可决定画面中的白平衡基准点,以此来达到白平衡调校。这种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线下拍摄时,效果较差,而在多云天气下,许多自动白平衡系统的效果极差,它可能会导致偏蓝。

2. 钨光白平衡
钨光白平衡也称为“白炽光”或者“室内光”。设置一般用于由灯泡照明的环境中(如家中)当相机的白平衡系统知道将不用闪光灯在这种环境中拍摄时,它就会开始决定白平衡的位置,不使用闪光灯在室内拍照时,一定要使用这个设置。

3. 荧光白平衡
适合在荧光灯下作白平衡调节,因为荧光的类型有很多种,如冷白和暖白,因而有些相机不只一种荧光白平衡调节。各个地方使用的荧光灯不同,因而“荧光”设置也不一样,摄影师必须确定照明是哪种“荧光”,使相机进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设置。在所有的设置当中,“荧光”设置是最难决定的,例如有一些办公室和学校里使用多种荧光类型的组合,这里的“荧光”设置就非常难以处理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试拍”了。

4. 室内白平衡
室内白平衡或称为多云、阴天白平衡,适合把昏暗处的光线调置原色状态。并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这种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白平衡系统在室外情况时处于最优状态,无需这些设置。但有些制造商在相机上添加了这些特别的白平衡设置,这些白平衡的使用依相机的不同而不同。

5. 手动调节
这种白平衡在不同地方有各不相同的名称,它们描述的是某些普通灯光情况下的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用户需要给相机指出白平衡的基准点,即在画面中哪一个 “白色”物体作为白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白色”,譬如不同的白纸会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纸可能稍微偏黄些,有些白纸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线会影响我们对“ 白色”色感,那么怎样确定“真正的白色”?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随身携带一张标准的白色的纸,拍摄时拿出来比较一下被摄体就行了。这个方法的效果非常好,那么在室内拍摄中很难决定此种设置时,不妨根据“参照”白纸设置白平衡。在没有白纸的时候,让相机对准眼球认为是白色的物体进行调节。

DC_008:信噪比 Signal-to-Noise(摘录+整理)

数码摄影和传统相机不同,传统相机拍摄时很少因电子零件产生的杂讯干扰影响拍摄品质。但是数码摄影的杂讯产生环境就复杂多了,从操作过程中机体升温效应,CCD上的残留能量以致于机身零件本身,甚至来自外界的电磁波干扰都有可能。
我们常常针对在黑暗的环境中长时间曝光方式拍摄到的图像来讨论这个问题。比如,你将传统相机的镜头完全盖住,打开快门拍摄,因为底片根本没有感光,所以冲洗出来的照片应该不会出现黑色以外的的颜色。可是数码相机就不同了,同样的拍摄方式则可能出现以下的结果:


(1)传统相机完全盖住镜头拍摄后效果。
(2)数码相机完全盖住镜头拍摄后效果。
超过8秒以上的曝光时间,再放到PC上观察CCD上所记录到的异色亮点。
因此,使用数码相机如果需要长时间曝光,影像质量可能就会打一些折扣。

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

DC_007:感光度ISO (摘录+整理)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很多工业标准,包括胶卷的生产标准,它们反映的是胶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
目前胶卷有ISO100,ISO200和ISO400这几种标准,数字越大,感光度越高。 举个例子,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ISO100是我们常用的胶片标准,适用于一般拍摄。

问题1:如何选择不同的感光度的胶片?
高ISO胶片感光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糙,适合拍抓拍运动场面或者动态景物,画面有噪点,合理运用可以产生比较特殊的画面效果。
低ISO胶片感光速度慢,但图像颗粒精细,适合拍人像或风光静物,画面更加细腻,层次感更加丰富。
高ISO胶片感光时间短,需要缩写光圈或者提高快门来减低曝光。
低ISO胶片的感光时间长,需要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来补充曝光。

问题2:暗环境下如何拍摄?
在暗环境下,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使用ISO100的胶片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模糊;就算使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脸会不自然,而且闪光灯的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和剧院。在此情况下,我们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ISO1600。

DC_006:镜头(摘录+整理)

问题1:如何辨别镜头的好坏?
高档镜头都需要严格的出厂检验,一般来说不需要购买者检验。
如果是二手镜头,则必须经过检验。检验方法如下:
(1)将快门调至"B",然后打开快门,并把光圈调到最大,仔细检查镜面有无划痕,有无霉变,有无气泡。
(2)取一张报纸,保证光线均匀地照射到报纸,然后相机正对报纸,微距拍摄3张不同光圈下的照片(最大光圈,中档光圈,最小光圈)。仔细观察这三张照片的文字是否清晰无变形,四个边角是否清晰无变形,光线是否均匀洒满整个画面。

问题2:如何保养镜头?
(1)防潮,防晒,防高温,防油气,防污垢,防骤冷骤热。
(2)镜头前加装UV镜,防止意外破损镜头,UV镜对彩色、黑白摄影均无影响。
(3)不用时,把焦距调到“无穷远”,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问题3:如何擦拭镜头?
(1)严禁使用汽油,酒精擦拭镜头,严禁用手指触碰镜头。
(2)镜头如果有灰,先用软毛或气吹拂去灰尘,再用镜头纸或麂皮(也是一次性的)轻轻擦拭。
(3)如果遇到镜头凝结水蒸汽,切忌强行擦拭,应该等待水蒸气自行消失。

问题4:镜头的孔径与光圈的关系?
我们常常看到体育比赛时,场边的记者都拿着各种各样的长枪短炮,它们无一例外地是大孔径镜头,比赛现场不允许使用闪光灯,而大孔径的镜头透光能力强,比较适合较暗的环境。大孔径的镜头表明它可以达到的最大通光量的程度,即它所能达到的最大光圈。。
需要记住的是:不同孔径的镜头在同一个光圈上的通光量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大孔径的镜头的最大光圈可以很高。

问题5:镜头的种类有哪些?镜头的种类: 镜头的种类很多,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镜头。因为各种镜头都有独特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优点,针对拍摄需要去选择镜头,才是正确的。依据拍摄画面的不同效果及照相机镜头焦距的长短,通常镜头的种类有:标准镜头、广角镜头、远摄镜头、鱼眼镜头、反射式镜头、变焦镜头和特殊镜头等。
  1. 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属于校正精良的正光镜头,其焦距长度等于或近于所用底片画幅的对角线,视角与人眼的视角相近似。如135相机的画幅为56×56mm,那么其标准镜头焦距则为50mm。因而,标准镜头的成像效果,诸如摄取景物的范围、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带来的透视感等,都与人眼观看的效果类同,画面影像较为真切自然,其成像质量相对来说比较高,故而在各种摄影中应用广泛,适应力强。凡是要求被摄景物必须符合正常的比例关系,均需依靠标准镜头来拍摄。它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镜头。
  2. 广角与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的特点是:焦距短、视角广、景深长,而且均大于标准镜头。其视角超过人们眼睛的正常范围。凡视角在70度至90度左右的镜头,即为广角镜头;其视角为100度左右的,即称为超广角镜头。这类镜头其最大的优点为在较近距离内拍摄较大的场景。它具体的特性与用途表现在:视角广,有利于在狭窄的环境中,拍摄较广阔的场面;景深长,可使纵深景物的近大远小比例强烈,使画面透视感强。其缺点是,影像畸变差较大,尤其在画面的边缘部分,因此在近距离拍摄中应注意变形失真。
  3. 远摄与超远摄镜头
    这类镜头也称长焦距镜头,它具有类似望远镜的作用。这类镜头的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如135相机,焦距在200mm左右,视角在12度左右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以上,视角在8度以下称为超远摄镜头。这类镜头具有的特点表现在:景深小,有利于摄取虚实结合的形象;视角小,能远距离摄取景物的较大影象,对拍摄不易接近的物体,如动物、风光、人的自然神态,均能在远处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拍摄;透视关系被大大压缩,使近大远小的比例缩小,使画面上的前后景物十分紧凑,画面的纵深感从而也缩短;影象畸变差小,这在人像中尤为见长。
  4. 鱼眼镜头与反射式镜头 鱼眼镜头是一种极端的超广角镜头。对135相机来说是指焦距在16mm以下,视角在180度左右,因其巨大的视角如鱼眼而得名。它拍摄范围大, 可使景物的透视感得到极大的夸张。它使画面严重的桶形畸变,故别有一番情趣。反射式镜头是一种超远摄镜头,外观短而胖,比相同焦距的远摄镜头短一半,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它的缺点是只有一档光圈,故对景深控制不利。
  5. 变焦镜头
    变焦是镜头可以改变焦点距离的镜头。所谓焦点距离,即从镜头中心到胶片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上的距离。焦距决定着被摄体在胶片上所形成的影像的大小。焦点距离愈大,所形成的影象愈大。变焦镜头是一种很有魅力的镜头。它的镜头焦距可在较大的幅度内自由调节,这就意味着拍摄者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在较大幅度内调节底片的成像比例,也就是说,一只变焦镜头实际上起到了若干只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的作用。

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DC_005:CCD (摘录+整理)

【CCD】:Charged Coupled Device 电荷耦合器件。
数码相机的最核心的部件,类似于传统相机的底片的感光系统,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为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保存在内置硬盘卡上。
单CCD摄像机是指摄像机里只有一片CCD并用其进行亮度信号以及彩色信号的光电转换,其中色度信号是用CCD上的一些特定的彩色遮罩装置并结合后面的电路完成的。由于一片CCD同时完成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转换,因此难免两全,使得拍摄出来的图像在彩色还原上达不到专业水平很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出现了3CCD摄像机。3CCD,顾名思义,就是一台摄像机使用了3片CCD。我们知道,光线如果通过一种特殊的棱镜后,会被分为红,绿,蓝三种颜色,而这三种颜色就是我们电视使用的三基色,通过这三基色,就可以产生包括亮度信号在内的所有电视信号。如果分别用一片CCD接受每一种颜色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经过电路处理后产生图像信号,这样,就构成了一个3CCD系统。和单CCD相比,由于3CCD分别用3个CCD转换红,绿,蓝信号,拍摄出来的图像从彩色还原上要比单CCD来的自然,亮度以及清晰度也比单CCD好。但由于使用了3片CCD,3CCD摄像机的价格要比单CCD贵很多,所以只有专业用的摄像机才会使用3CCD。

【CMOS】: //TODO
【像素】:CCD上面的感光元件的数量,一个感光元件叫一个像素。一张图片可以理解为由很多个小的点组成,每个点就是一个像素。显然,像素数越多,画面就会越清晰。但像素数的增加会使制造成本以及成品率下降,像素数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画面的清晰度的将不再显著提高。

【CCD尺寸】: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胶卷的宽度(包括齿孔部分),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约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成像质量也越好。现在市面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种。相同尺寸的CCD ,像素高的,有利于成像质量的提高,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如果希望在增加像素的同时保持现有的图像质量,就必须在保持单个像素面积不变的基础上增大CCD的尺寸。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质量上下功夫。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我们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就不该只看像素高低,也应该注意相机CCD的大小。

DC_004:光圈 Aperture (摘录+整理)

光圈:控制镜头的通光量的多少。
问题1:光圈大小是如何规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各级光圈的标注如下:f/1,f/1.4,f/2,f/ 2.8,f/ 4,f/ 5.6,f/8,f/ 11,f/16,f/22,f/32,f/ 44,f/64。
(2)数字越小,光圈越大。
(3)开大一挡光圈,光量加倍;缩小一挡光圈,光量减半。如f /4孔径所接纳的光线是f/5.6的两倍,f/5.6接纳的光线是f/8的两倍,依此类推。

问题2:大光圈的特点是什么?
光圈越大,通过的光就越多。
大光圈的特点是能够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主体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这个手段经常被用在人像摄影当中,能够突出主体。当然,在大光圈下的聚焦一定要保持准确,否则比较浅的景深很容易造成焦点的偏差。

问题3:小光圈的特点是什么?
光圈越小,通过的光就越少。
小光圈的特点是能够获得很长的景深,比较适合表现宽广的风光环境,清晰度范围很大。

问题4:光圈大小是如何影响成像效果的?
以下照片所有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照明条件,快门速度),唯一变化的就是光圈。
问题5:请具体说明如何应用各挡光圈?

  1. f/2
    孔径较大,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获得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照明。
    景深范围较浅,有助于使背景离开焦点,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
    成像质量较差。
  2. f/2.8
    孔径比f/2小一倍,适合多云的天气或者被摄主体在阴影处时使用。
    景深范围略浅,提供有限的清晰聚焦的范围。
    成像质量较好。
  3. f/4和f/5.6
    孔径比f/2.8小一倍和两倍,适用于户外日光下拍摄。
    景深范围适度。
    具有极好的结像质量。
  4. f/8
    孔径比f/5.6小一倍,适用于户外日光下拍摄。
    景深范围很大。
    具有极好的结像质量。
  5. f/11
    孔径比f/8小一倍,适用于户外日光下拍摄。
    景深范围更大。
    具有极好的结像质量。
问题6:光圈与快门的曝光组合——“ 倒易率”
当一个景物的正确曝光确定以后,你可以变换不同的曝光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一个场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确曝光值是 F8,1/125,那么,你可以选择F5.6,1/250或F11,1/60等等很多种组合,来控制画面的表现方式。
这里面就是一个摄影常用的规律“ 倒易率”:为了保证曝光量的正确,可以放大一挡光圈,同时提高一挡快门;或者缩小一挡光圈,同时放慢一挡快门。
当然,这种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拍摄月夜、星空等特别的环境,这里就不是简单的倒易率能解决了,更多依靠摄影者的经验和技巧,这是需要实践来总结的。

问题7:何时使用光圈优先,何时使用快门优先?数码相机上都有S(快门优先)、A(光圈优先)拍摄模式,那么何时应该使用哪种模式呢?
1. 光圈优先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然后利用相机的测光获取相应的快门值。
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2. 快门优先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DC_003:快门 Shutter (摘录+整理)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
配合光圈的变化,可以调整快门的速度来实现正确曝光。

问题1:快门速度是如何规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各级快门的标注如下:......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
(2)上面每一组数字的单位都是秒,譬如1是一秒、1/15代表的就是15分之一秒、1/125代表的就是125分之一秒。跟光圈一样,上面每一个相邻的快门值之间都有一级的差异。例如1/8跟1/15两个快门相差了一级、1 /125与1/250也有一级的差距。

问题2:快速快门的特点是什么?
快速快门可以把运动的瞬间凝固,比如喷涌的瀑布,在阳光下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珠。

问题3:慢速快门的特点是什么?
慢速快门的效果是不动的主体是清晰的,背景中流动的人群,车流变成模糊的运动效果,画面的生动性加强。

问题4:请具体说明如何应用各挡快门?
  1. B门
    必须使用三脚架。
    快门开启时间的长短由按下快门按钮的时间来控制。
    适合户外夜间使用小光圈、大景深的拍摄。如拍摄焰火、闪电及记录夜间由移动照明形成的条纹图案(如行驶着的汽车灯)。
  2. 1和1/2秒
    必须使用三脚架。
    适合在暗淡照明情况下使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或摄影灯照明)。适合拍摄无生命的物体和稳定不动的被摄体。
  3. 1/4秒
    必须使用三脚架。
    适合在暗淡照明情况下使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或摄影灯照明)。适合稳定的被摄体,特别适于拍摄成年人肖像。
  4. 1/8秒
    必须使用三脚架。
    适合在暗淡照明情况下使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或摄影灯照明)。适合稳定的被摄体,对于在限定范围内拍摄成年人比用1/4秒快门速度时更好。
  5. 1/15秒
    建议使用三脚架,若能握持得相当平稳,可以手持相机进行拍摄。
    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6. 1/30秒
    手持相机拍摄时,推荐的最慢快门速度,前提条件是相机必须握持的极平稳。
    适合大多数现场光摄影。
    适合在多云天气或阴影处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
  7. 1/60秒
    适于照明条件不太理想,如多云的天气、在阴影处等户外日光下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
    在较明亮的现场光照明的场所也可以使用。
    适用于单反相机的闪光灯同步。
  8. 1/125秒
    这是户外日光下拍摄照片最好的快门速度。
    在明亮的照明情况下,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到小光圈能产生很好的景深。
    能抓住一些中等速度的动作,如走动着的人,儿童的游戏或是自由活动着婴孩。
    适合于手持相机安装上105mm焦距镜头进行拍摄。
    这档快门速度被推荐用于某些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用闪光灯拍摄。
  9. 1/250秒
    适合抓住一般速度的运动体,例如以中等速度跑动着的人、游泳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在一定距离外奔跑着的马、检阅活动、奔跑着的小孩、帆船、棒球运动、以中等速度比赛的足球运动员。
    当你并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动作的时候,可以在户外日光照明情况下用这档快门速度,以使相机的震动程度减至最小。
    适合于手持相机安装上250mm焦距镜头进行拍摄。
  10. 1/500秒
    适合抓住运动速度较快的动体,例如中等距离外的运动员、奔跑着的马、跳水运动员、快速骑驶着的自行车运动员、行驶着的轿车或跑动中的篮球运动员。
    这档快门速度能用来抓住除了最快速度外的所有动体。
  11. 1/1000秒
    是抓住快速动体的最佳速度。如赛车、摩托车、飞机、快艇、野外和体育场内的比赛项目、网球运动员、滑雪运动员及高尔夫球运动员。
    因为使用该快门速度时需用比其它快门速度时更大的光圈,因此它的景深最小。
    适合于手持相机安装上400mm焦距镜头进行拍摄。

DC_002:焦距 Focus (摘录+整理)



问题1:请说一说成像原理。
这里需要我们复习一下初中物理有关光学的知识。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像距: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离,焦距一般不等于像距(像距总是略大于焦距)。注意,在DC中所说的焦距多少其实指的是像距。
焦平面:是胶片(或CCD/CMOS感光元件)所在的平面,焦平面在像距上,即焦平面到光心的距离等于像距。
物距:u,像距:v,焦距:f。
光学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 + 1/v = 1/f,即物距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等于焦距的倒数。
有物才有像,不同的物距会对应不同的像距,但是反过来却不行。设定一个像距不一定会找到对应的物距,因为设定的像距根本就无法成像。
对于凸透镜成像而言(照相机就是凸透镜成像),物像关系是这样的:
  1. 当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面上(照相机聚焦无穷远的情况)。
  2. 当物距为无穷无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缩小的实像(照相机一般都属此类情况,在物距接近两倍焦距时为微距拍摄情况)。
  3. 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像等大,1:1微距即此种情况。
  4. 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并大于焦距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就是这种情况,对照相机而言,少数的微距拍摄,如美能达的1X-3X微距,佳能的5X微距拍摄也是这种情况)。
  5.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物上的光线经透镜后为平行光线,不成像。
  6.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负值,即在物的同侧成虚像(放大镜就是这种情况)。
显而易见,像距是由于物距和焦距决定的,而且像距小于焦距成实像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问题2:长焦与短焦的特点是什么?
相同距离下,焦距越长,则被摄体在胶片上形成的影像就越大,摄取的范围越小(视角越小);反之,焦距越短,则被摄体在胶片上形成的影像就越大,摄取的范围越大(视角越大)。
例如,使用100mm镜头所拍摄的影像,其高度和宽度都是在同一架照相机上使用50 mm镜头所拍摄影像的2倍;400 mm镜头产生影像的高度和宽度是100 mm镜头的4倍,等等。

问题3:如何聚焦?AF:Auto-Focus 自动对焦。
进行聚焦时,最好先使用镜头的最长焦距端聚焦,将影像调至最大处。然后再把焦距变小到拍摄所需的焦距上。在此过程中,所有焦距上的影像始终保持清晰。

问题4:DC焦距与传统135相机的焦距换算关系?
现在数码相机上的标注的焦距值都是按照传统135相机换算的。由于现在的数码相机感光元件的表面积(CCD、COMS)绝大多数都没有一张135的底片大,而且大小都不一样,这样就产生麻烦。因为焦距不好定义了。有的把20mm焦距当广角,而有的却当成标准镜头的焦距,还有的甚至当成望远镜头的焦距。所以数码相机生产出来以后镜头的焦距值一般都换算成与传统135相机的相当的焦距值。
换算关系如下:传统胶片大小为36*24mm,其对角线大约为43mm。如果数码相机的CCD的尺寸是22.2×14.8mm ,其对角线长度大约为27mm。转换系数就是画幅对角线的比值,即43/27=1.6。尼康和宾得的转换系数大约为1.5左右。奥林巴斯和柯达的转换系数大约为2。如果是全画幅的单反相机其转换系数就为1,就不需要转换了。

问题5:请具体说明不同焦距的用途?

  1. 8mm:极度夸张的画面,用途不限。
  2. 18-16mm:极度夸张的画面,用途不限。
  3. 22mm-24mm:不严谨的建筑全景,或某个自然景观(严谨的需要大画幅和移轴镜头来矫正相差),城市建筑群,大量的人群。
  4. 28mm:广阔的风景,人多的场景,有群体感的人像。
  5. 35mm:一般风景,建筑或者建筑内部,纪实人像。
  6. 50mm:局部风景,全身人像,事实上可以用于任何场景和题材。
  7. 60-65mm:小微距,适合拍一些比如杯子大小物体或者电饭煲之类的商品,这个焦段适合购买微距镜头。
  8. 80mm:半身人像,一些特写,或者在场景中突出某人。
  9. 100mm:微距的黄金焦距,特别适合拍摄微距题材。
  10. 135mm:人像焦距,适合人像特写,网上那些特别漂亮的mm,背景虚化的,都是这个焦距拍出来的(一般用85mm镜头放到普通APS单反上,由于转换系数,正好可以获得135的焦距)
  11. 200mm:人像特写,大头像,远景拍摄。
  12. 300mm: 远处人想特写,距离较近的鸟,体育,远景拍摄。
  13. 400MM--600mm: 野生动物,足球比赛等。
  14. 1200mm: 天文摄影,危险的野生动物,大型体育场馆里的比赛。

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DC_001:色彩是如何产生的? (摘录+整理)

谈到摄影,我们必须从身边的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谈起,我们不禁要问:色彩是从哪里来的?
【色彩】:色彩是光源中的可见光在不同质的物体上的反映。
光源可分为:(1)天然光源 (2)人工光源 (3)其他光源(生物光,自然发光物等)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我们所能看到的太阳光实际上是可见光,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七种色光混合在一起呈现白色光。当阳光照射在物体上,由于物体特质的不同,吸收一部分色光,反射一部分色光,全反射的就呈现白色,全吸收的就呈现黑色,只反射红光的物体呈红色,反射青黄两色的就是青黄混合色,即绿色。最终经过光线—>物体—>眼睛—>大脑,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色彩。由此可见,决定物体不同颜色是光线照射到该物体上时被吸收和被反射的程度。

三原色:红、黄、蓝。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三补色:青、品、黄。
【补色】: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后形成中性的灰黑色,这两种色彩为互补色。如黄与紫、青与橙、红和绿均为互补色。
一种原色的补色即为除此原色外另外两种原色的和色。三原色中,红与绿的和色为黄,绿与蓝的和色为青,红与蓝的和色为品。
一种特定的色彩总是只有一种补色,做个简单的实验即可得知。当我们用双眼长时间地盯着一块红布看,然后迅速将眼光移到一面白墙上,视觉残象就会感觉白墙充满绿味。这种视觉残象的原理表明,人的眼睛为了获得自己的平衡,总要产生出一种补色作为调剂。
这种现象还说明了这样一种道理,有些作品画面色彩单调,而且生,这是由于画面中的色彩布局不能满足视觉补色的平衡要求而造成的。在约翰内斯·伊顿先生设计的色彩环形轮上,对比色(互补色)是每条直径两端上的色彩。互补色还具备两种特征:
(1)两个互为对比的颜色如红和绿,靠近并置在一起时,它们各自的色彩都在视觉上加强了饱和度,显得色相、纯度更强烈。
(2)这两个色彩调和后成为明度、纯度都降低的中性灰黑,这种灰黑色是这一组对比色互相连结的最调和的颜色。

色彩三要素
不论哪种色彩,都具备三个基本的重要性质:色相,明度,纯度。
1. 色相 (Hue)
又叫色名,即区分色彩的名称。根据光谱图来区分不同的色彩。1662年牛顿用三棱镜分解日光得到光谱图。光的波长决定色相。
2. 明度 (Value)
即色彩的明暗强度,光线强时,感觉比较亮,光线弱时,感觉比较暗。明度高指色彩较明亮,明度低指色彩较灰暗。明度分为九调,是明度变化的基本表现形式。光的振幅决定明度。
3. 纯度(Chroma)
又叫彩度,指色彩的纯度,指某色相含该色相的色素多少,纯度也称色彩的饱和度、彩度等,所含色素越多,纯度越高。在色彩鲜艳状况下,我们通常很容易感觉高彩度,但有时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容易受到明度的影响。黑白灰没有纯度,只有明度。

如何配色我们来看看不同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1. 色相对比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



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 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纯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 对比效果越强烈。
2. 明度对比
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3. 纯度对比
色彩和另一纯度较高的色彩并列时,会觉得本身纯度变低,而和另一个纯度较低的色彩时,会觉得纯度变高。
4. 补色对比
两个互为补色的色彩在一起时,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使色彩彼此色感更强。

5. 面积对比
将两个色彩强弱不同的色彩放在一起,若要得到对比均衡的效果,必须以不同的面积大小来调整,弱色占大面积,强色占小面积,而色彩的强弱是以其明度和纯度来判断。

色彩与心理感受1. 暖与冷
暖色:红色、橙色、黄色,象征着:太阳、火焰。
冷色:绿色、兰色、黑色,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
中间色:灰色、紫色、白色。
冷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冷。
2.兴奋与沉静
橙色:给人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
青色、青绿色、青紫色:让人感到安静、沉稳、踏实。
3.前进与后退
色彩可以使人有距离上的心理感觉。
排列如下:红色 > 黄色≈橙色 > 紫色 > 绿色 > 青色。
暖色为前进色:膨胀、亲近、依偎的感觉。
色彩明亮有前进的感觉,色彩灰暗有后退的感觉。
冷色为后退色:镇静、收缩、遥远的感觉。
在家庭装修中,面积较小的房间要选用“暗色调的地板”,使人有面积扩大的感觉。如果选用明亮色彩的地板就会显得空间狭窄,增加压抑感。
4.轻与重
色彩可以给人带来“轻与重”的感觉。
白色和黄色给人感觉较轻,而红色和黑色给人感觉较重。
在家装中,居室的顶部(天花)易选用浅颜色或较亮的色调;而墙和地面可适当加重,否则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
5.柔和与强硬
暖色感觉柔和、柔软,冷色给人坚实、强硬;中性为过度色。